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需求,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近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视频方式在北京、合肥两地同步召开。
近10年来,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然而,目前大部分相关研究,仍使用主流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肠道微生物种功能解析,宏基因组的拼接质量仍然有较大提高空间,且菌株水平的功能差异分析等领域亟待新的突破。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剂量学研究的3D模型,可在某些阶段完全取代实验室大鼠和小鼠,有望在癌症放射治疗领域临床前研究中放弃使用实验动物。
目前我国生物经济产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面临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等问题。要实现规划目标,需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
新冠病毒这个世纪大难题还没解决,“猴痘”病毒又来势汹汹,近期在全球各大新闻里霸榜。在对“猴痘”这个新病毒做了一番了解后,小编也仔细研究了自己手臂上的疫苗疤痕,十分伤感的确认自己幼时并没有种过相关疫...
在7月29日—30日召开的EmTech China全球新兴科技峰会上,生物医药成为热点话题。 我国生物医药研究与应用现状,呈现哪些新特点,取得哪些新突破?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来自科研院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就生物医药技术与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方向。
生物医药产业是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未来产业。当前,受全国疫情、集中采购政策、资本寒冬等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正遭受多重压力。
上海是中国现代生物医药行业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支青霉素,为国家健康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92年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算起,历时近30年发展,位于上海的张江科学城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集中、创新实力强、新药创制成果突出的产业高地。上海生物医药正在创造全国乃至全球多个“第一”的纪录。
集中隔离点设计导则 一、总则 1.1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体系,优化防控措施,建立以收治、隔离为中心的风险人员排查管控联动机制,加强集中隔离点建设,制定本设计导则。
8月6日,“中俄生物医药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俄国际药理学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国内外名师名家云集于线上线下,共同探讨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前沿话题,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术分享与思维碰撞带来的独特魅力,为两国医学合作提供宝贵契机,力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切实增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部署开展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专项行动
2022年4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实验动物质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通过线上会议方式顺利召开。
2022年7月6日,实验动物机构职业健康安全概念与管理要点会议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专业委员会组织举办,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文教授、副主任委员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史想教授、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胡建武秘书长主持此次会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瞄准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国办发〔2022〕14号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上海人民的春天,大抵是在核酸中度过的。从三月中旬开始,“捅鼻子”和“插喉咙”已然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常态。从最开始核酸检测到报告公示超24小时,到目前可以几小时内查询到结果,与检测体系的不断升级和检验人...
A-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 B-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 C-根据地域特点、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